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计划
2019-03-01 11:57:07 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2018 ~ 2019 学年 第 二 学期
开 课 单 位 思政部
课 程 名 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适 用 专 业 2018级本科各专业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辅 讲 教 师
答 疑 地 点 明道楼404
主 讲 教 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思政部主任(签名):
二○一九年三月一日
课 程 名 称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类别 |
思想政治课程 |
课程代码 |
B20170028 |
|||||||||||||
总学时 |
已完成学时 |
本学期学时 |
||||||||||||||||
32 |
0 |
周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课外学时 |
总计学时 |
||||||||||||
2 |
32 |
16 |
0 |
48 |
||||||||||||||
使 用教 材 |
名 称 |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 |
获奖情况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8年4月 |
||||||||||||||||
参 考 书 目 |
名 称 |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 |
获奖情况 |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书局 |
2004年 |
||||||||||||||||
毛泽东选集 |
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
||||||||||||||||
考核 性质 |
考试 考查 |
考试形式 |
开卷 闭卷 论文 其他 |
|||||||||||||||
成绩 评定 |
总成绩比(%) |
平时成绩比(%) |
||||||||||||||||
平时 |
实验 |
期末 |
出勤 |
作业 |
实习 |
讨论 |
期中 测验 |
自主 学习 |
||||||||||
40% |
60% |
50% |
25% |
25% |
||||||||||||||
课程 介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从历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周次 |
节数 |
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合计 |
备注 |
|||
---|---|---|---|---|---|---|---|---|
理论 |
实践 |
其他 |
||||||
课时 安排 |
从 第 一 周 至 第 十六 周 |
|||||||
星期 / 一 节 |
星期 / 一 节 |
星期 / 一 节 |
星期 / 一 节 |
|||||
教室 |
教室 |
教室 |
教室 |
|||||
1 |
2 |
专题一 以史为鉴知兴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介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线索和逻辑结构 3.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阶级状况) |
2 |
2 |
||||
2 |
2 |
专题二 天涯何处是神州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 2.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西学的关系 |
2 |
2 |
||||
3 |
2 |
专题三 无可奈何花落去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失败 |
2 |
2 |
||||
4 |
2 |
专题三 无可奈何花落去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2.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3.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的主张不能救中国 |
2 |
2 |
||||
5 |
2 |
专题四 君宪共和总难成 ——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
2 |
2 |
||||
6 |
2 |
专题四 君宪共和总难成 ——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辛亥革命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3.君主立宪的温和改良和三民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
2 |
2 |
||||
7 |
2 |
专题五 开天辟地大事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2.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
2 |
2 |
||||
8 |
2 |
专题五 开天辟地大事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
2 |
2 |
||||
9 |
2 |
专题六 星星之火可燎原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3.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2 |
2 |
||||
10 |
2 |
专题七 亿兆一心战必胜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2 |
2 |
||||
11 |
2 |
专题七 亿兆一心战必胜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2 |
2 |
||||
12 |
2 |
专题八 人间正道是沧桑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两个中国命运的对立 2.国民党的统治危机和军事溃败 3.中国共产党被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 |
2 |
2 |
||||
13 |
2 |
专题九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2 |
2 |
||||
14 |
2 |
专题九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2 |
2 |
||||
15 |
2 |
专题十 曲黄河向东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早期探索的积极成果 3.探索中的曲折及其教训 |
2 |
2 |
||||
16 |
2 |
专题十一 东方风来满眼春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及其成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 |
2 |
||||
17 |
2 |
实践教学:齐心协力,共同战“疫” |
16 |
|||||
学时总计 |
32 |
16 |
48 |